close

社評-美國友中力量消弱的警訊

南海問題固然是這一波中美衝突的導火線,但這隻是表層的原因,更深層原因之一則是,美國內部知中、和中與友中力量消弱,增加雙方因誤會誤判而不必要地升高對立的風險,值得註意。塑膠回收押出機|廢塑膠再生製粒機圖為美國日前與菲律賓,在南海舉行軍事演習,針對性極強。(美聯社)




近十年來美國對中的戰略觀,一直是有競爭、有鬥爭、有合作、有摩擦。特別是在2005年,小佈希總統的第二任期主張「以建設性和坦誠的方式與中國接觸」,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並在「中國向何處去」演講中提出「中國應成為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『利益相關者』」。此一概念被寫入美國2006年《國傢安全戰略報告》,此後,中美在善意的基調上,開啟瞭合作大於鬥爭的關係。歐巴馬上任後更強化這個趨勢。


兩國在這樣的合作態勢下交出瞭不少的成績單,成果遍及社會、經濟、環境與區域安全。包括歐巴馬宣佈大幅放寬中國公民赴美簽證,以強化中美的社會交往與經濟互賴;去年,中國對美投資的成長超過瞭40%,提供美國經濟復甦的重要動能;2014年11月兩國簽署《環保與減排合作協定》,承諾到2020年彼此努力降低碳排放25%;此外,在伊朗核武與北韓核武這二大令美國頭痛萬分的問題上,大陸也強力支持美國的立場。

然而,這些正向的發展,隨著這二、三年中美兩國磨擦增加,並在中國威脅論的推波下,蒙上瞭陰影。除瞭對一帶一路、亞投行等標示中國崛起的大計畫,美國存有疑慮外,美國對中國在南海島礁填海造地不滿,雙方頻頻叫陣,美國內部更出現「懲罰中國」的論調,呼籲歐巴馬總統取消邀請中國參加2016年的環太平洋軍演,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,也是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?麥肯即表示:「如果是我,我不會邀請他們參加演習。」

這樣的叫陣,也延展到行動層次。5月20日,美軍P8A偵察機飛越南海,五角大廈第一次讓媒體記者隨行偵察,顯然是想藉以打媒體戰,對此,中共黨委機關報《人民日報》海外版撰文認為這是「中國威脅論的手法升級換代」、「鐵瞭心想在南海鬧事」。

雖然這些爭議,沒有白熱化到發生嚴重的區域軍事衝突,更還不至於走到有論者擔心「修昔底德陷阱」的大國戰爭的危險,但氛圍轉下的警訊,卻是中美雙方應共同關註的。

我們認為,南海問題固然是這一波中美衝突的導火線,但這隻是表層的原因,更深層原因之一則是,美國內部知中、和中與友中力量消弱,增加雙方因誤會誤判而不必要地升高對立的風險,值得註意。

首先,要先從大氛圍理解起,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有一項關於全世界對中國態度的調查顯示,隻有35%的美國人對中國持正面看法,負面高達55%。然而,在2011年,該中心的調查中,美國人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高達51%,負面隻有36%。短短三年,美國民間氛圍即有極大的反轉。類似的現象,也顯示在2014年美國商會的調查中,60%的全球企業CEO表示,他們在中國感覺不像過去那樣受到歡迎瞭。

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,即在英國《金融時報》中文網的專題報導上撰稿表示:「自從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和國傢安全顧問季辛吉於1972年踏上對華破冰之旅以來,兩國間的互信和樂觀情緒鮮有降到如此低谷之時。」他並引述一傢知名的研究中國的學術機構負責人的感嘆:「很奇怪的是,正是那些對中國最親近的人,現在感到最受疏遠。」夏偉的文章直指美國國內「對中國持友善態度的核心利益群體」已經不復存在,而中方對此卻似乎無動於衷。

以上種種跡象,顯示美國從民間、商界到知識菁英,一種負循環的氛圍正在隱隱形成。塑膠熱融押出

從兩國交往面,這牽制瞭中美兩國的良性互動,從美國的角度來說,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是,美國不管政治軍事和經濟國力均大不如前,俄羅斯與烏克蘭問題、中東有伊斯蘭國問題,在此多事之秋,美國有多少力氣與中國進行不必要的角力對抗?從中國角度看,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廢塑膠熱熔處理|廢塑膠熱熔押出大建設是必走的道路,既然如此,豈可輕易對外展現肌肉?

面對此一不利情勢,美中雙方智者都應思考,從區域安全面,如何控管與消弭這樣的負氛圍,才能減少在包括南海在內的區域問題上擦搶走火的機會。更重要的是如何共同全球治理的挑戰。人類集體不管在經濟、軍事、糧食、環境、氣候、能源,都面臨著愈來愈嚴峻的挑戰,中美等大國攜手都不一定能解決,還把力量放在內耗上,不啻是讓各方齊至的總體危機雪上加霜。

中美雙方都應嚴肅體認友中力量消退的警訊,不利的氛圍是有傳染性的,也會感染到中國內部對美國的判斷氛圍,這是兩國都要極力避免的。

(旺報)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scmt18153 的頭像
    kscmt18153

    薩波的購買清單

    kscmt181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